51吃瓜爆料黑料网曝门黑料不打烊,51吃瓜爆料黑料网曝门黑料吃瓜资源黑料|51吃瓜爆料黑料网曝门事件_51吃瓜爆料黑料网曝门在线今日更新

通用banner

中醫(yī)科普News

您當前的位置 : 首 頁 > 醫(yī)院動態(tài) > 中醫(yī)科普

【中藥科普】春天,讓我們一起去尋找藏在野菜里的中藥

2024-03-30 08:00:57

春天來了,遍地都是新鮮的野菜,時下正是一年中吃野菜的好季節(jié)。中醫(yī)素有“藥食同源”之說,很多野菜既是絕佳的食材,也是極好的中藥。用好這些春季獨有的“天然中藥”,可有益身體健康。

馬齒莧


馬齒莧在民間也被稱作長壽菜,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,耐旱亦耐澇,生命力強,可見于我國南北各地。馬齒莧因葉片扁平、肥厚,形似馬齒狀,故得此名。

推薦吃法:馬齒莧炒雞蛋。

食材:雞蛋2個,馬齒莧500g,蔥、姜、蒜、鹽、料酒各適量。

做法:將去掉根部的馬齒莧用開水燙一下后撈出晾涼,切成小段,加入打散的蛋液,用鹽、料酒進行調(diào)味。開鍋爆香蔥、姜、蒜后,把調(diào)好的馬齒莧蛋液倒入,翻炒成形即可。

功效:馬齒莧性寒涼,味酸,入肝和大腸經(jīng)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止痢的功效,是治療痢疾、疥瘡的一味良藥。現(xiàn)代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馬齒莧含有豐富的鈣、磷、鐵以及維生素E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等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尤其是它的ω-3脂肪酸含量很高,能降低膽固醇,有助于控制血脂、改善血管壁彈性,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。但由于馬齒莧性寒涼,脾胃虛寒者及孕婦不宜食用,否則可能出現(xiàn)泄瀉及滑胎的情況。










蒲公英


蒲公英,又名婆婆丁、蒲公草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常見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藥,在全國各地均有產(chǎn)出,既有觀賞價值,又有食用、藥用價值。

推薦吃法:涼拌蒲公英。

食材:蒲公英500g,蒜、花椒、干辣椒、糖、生抽、醋等各適量。

做法:將去掉老葉和老梗的蒲公英用熱水焯燙幾分鐘,撈出瀝干水分,放入盤子中。將大蒜剁碎放在蒲公英上,用熱油將花椒和干辣椒小火煸出香味,把花椒和干辣椒撈出,將熱油潑在蒜粒上,再加入適量的醋、生抽、鹽拌勻即可。

功效:蒲公英性寒,味甘微苦,歸肝、胃經(jīng)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(jié)的功效,可治療熱毒癰瘡、濕熱黃疸等疾病。現(xiàn)代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蒲公英中含有蒲公英醇、膽堿、有機酸、菊糖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具有清熱解毒、抗菌消炎的作用,可謂“天然抗生素”。除此以外,蒲公英還可以疏通乳腺,促進泌乳。由于蒲公英性寒涼,陽虛者尤其是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,否則會傷及陽氣,加重陽虛癥狀。








車前草


車前草別名五根草、車輪菜等,具有清熱利尿、涼血解毒的功能,主治熱結(jié)膀胱,小便不利,淋濁帶下,暑濕瀉痢,咽喉腫痛,癰腫瘡毒等。


做法:其幼苗及嫩株,洗凈后用開水燙熟,切碎,加調(diào)味料涼拌食用;或?qū)⑵溟_水燙后,擠干水分,加調(diào)味料熗鍋快速煸炒;或用洗凈的車前苗燙后,加入到雞蛋同炒;或?qū)⑾磧簟C過的車前苗去除水分,切碎,拌入餡料蒸包子,煮餃子,烙餡餅等。

功效:

車前草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利尿,涼血解毒的功效。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小便不利,淋濁帶下,暑濕瀉痢,尿血崩漏,咽喉腫痛,肝熱目赤,車前草能夠促進身體內(nèi)尿液的生成與排出,對于上火癥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。車前草是一種性寒的食物,對于體質(zhì)偏寒的人來說不宜多食。 車前草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,腎病患者不宜過多食用。








茵陳


茵陳是自然界中很不起眼的一種野草,但卻是一味治療濕熱黃疸的要藥,全國各地都有分布,在路旁、山坡、林下及草地時常能看見它的身影。茵陳的采收時間會直接關系到其藥效的發(fā)揮,一般是以春季三月的幼苗入藥,此時的茵陳綿軟、香氣濃郁。過了三月,茵陳就長大長老了,既不能食用,藥效也會大打折扣。春天剛長出來的茵陳是綿茵陳,采回來之后用開水燙一下去掉葉子中的苦澀味,隨后就可以做成各種美食了。


做法:將其嫩苗洗凈、控除水分,晾干,加入少許面粉拌勻,上蒸鍋食用。或者用清洗過后的嫩苗,加入雞蛋同炒。洗凈后的嫩苗,切碎、加入面粉和水調(diào)成糊狀,烙餅食用。

功效:茵陳別名綿茵陳、茵陳蒿、白蒿、松毛艾。茵陳苦微寒清利,氣清香疏理,入脾、胃、肝、膽經(jīng)。善清利濕熱而退黃,為治療黃疸之要藥,無論陽黃、陰黃皆宜。另外茵陳還有止癢的作用,治濕瘡、濕疹瘙癢。特別注意的是茵陳微寒苦泄,故脾胃虛寒者慎服;蓄血發(fā)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。



本文網(wǎng)址:http://cckccx.net/news/929.html

近期瀏覽:

相關產(chǎn)品

相關新聞

地址:濟陽區(qū)緯2路112號   聯(lián)系電話:0531-84211026   版權所有濟南市濟陽區(qū)中醫(yī)醫(yī)院   魯ICP備2023020274號-1           中文版:        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12502000367號


  • 網(wǎng)站首頁
  • 咨詢電話
  • 返回頂部